今发热微恶寒,是表犹未尽解也,故宜桂枝汤解肌以发其汗,使初入阳明之表邪,仍还表而出也。其人口燥渴心烦,是里热已大炽。
程应旄曰:此条宜与伤寒大下后,复发汗,心下痞,恶寒者,表未解也,不可攻痞,当先解表,表解乃可攻痞,解表宜桂枝汤,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合看。 未经汗下而烦躁,多属阳,其脉实大,其证热渴,是烦为阳盛,躁为阴虚。
以体而言,金也;以用而言,气也。盖以脉微弱,是无太阳表脉也,故不可更大汗也。
其聋与叉手冒心同见,则非少阳之邪可知,乃重发汗,阳虚,故致此也。丹溪曰∶“黄芩治热痰,假其下火”,正谓此也。
当以桂枝汤汗解之。 时则所谓三十时中两日半也,经候至此,积秽荡涤既尽,新血初生,时与虚俱会,而可以施其巧矣。
若吐、若下、若亡血也,因内无津液,邪正俱衰,阴阳自和,故不发战不汗出而解也问曰:伤寒三日,脉浮数而微,病人身凉和者何也?伤寒,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热不渴,此为外伤寒邪,内停寒饮,宜以小青龙汤两解之。